八通關古道 行

八通關古道 歷史

八通關古道 的歷史可追溯到清代沈葆禎奏請開山撫番之需,開發三條連通台灣前後山之東西向步路,其中中路(由竹山鎮林圮埔至花蓮璞石閣)稱之「八通關古道」,通稱清古道
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了實行理蕃政策,重新測繪路線,分東、西兩段另闢路線,西段自信義鄉久美村至大水窟,東段自玉里至大水窟,全線於1921年1月完工,並於沿路設駐在所,為與清古道區分,有文獻稱日人闢建該段為越嶺道

八通關古道
八通關草原概略圖

日人修築之八通關越道路與清朝之八通關古道,路徑幾乎沒有重疊之處。光復後林務局為林業護管之需,整修了 八通關古道。現存古道部份為清古道,部分為日治時期古道,日治時期古道佔大部份,且維護較好。(八通關越道線圖資)
從日人闢建八通關越嶺道自今已逾百年,現今走在八通關古道上處處可見當時駐在所之遺跡,本篇雖為民國82年之登山記錄,許多地貌風土可能與現今有些許不同,或許也可當作八通關古道歷史軌跡的一部分吧!

緣起

民國82年7月,也是在我大學剛畢業,由於同學弟弟是登山社社長,在向其瞭解路況後,找了平時要好的同學共三人,就東埔踏上旅程。(1993年記錄重新編輯)

八通關古道
東埔溫泉旅遊服務中心門前

八通關登山口是位於南投縣信義鄉東埔溫泉區。由此上登至八通關草原約13.6Km ,高度則由1200公尺上升至2800公尺,當時因為無交通工具,所以是台中搭乘台汽客運至水里,再由水里轉搭員林客運至東埔站下車。
左側照片是位於東埔旅遊中心前,而當時整個溫泉區之街道與目前相比可說是純樸些了。

雲龍瀑布

八通關古道
雲龍瀑布前合影

由東埔溫泉登山口直上八東關,一開始坡度就相當抖,又是炎炎夏日汗流浹背,對第一次登山的我真是有些吃不消,直到來到4.3K處雲龍瀑布前,沁涼的山泉水,才暫時消除一絲絲的疲勞。
一般遊客路程皆可順利抵達雲龍瀑布,若要再往前行,按規定需要申請入山證。過雲龍瀑布通過一雲龍吊橋再繼續前行,則有另一座乙女瀑布。

碎石坡

在大夥閒聊下,也一步一步上登,途中也遇到一些險途碎石坡或斷崖,對第一次登山的我而言是有些恐懼,連忙將身上的大背包卸下,輕裝過去,也順便留下一張照片。
途中也有些步道因為崩塌碎石坡過於陡峭而淤高繞通過,雖然高繞較為耗體力,為了安全也只能慢慢前行。

碎石峭壁前

緊急扎營

只是好景不常,由於正值夏天,午後雷陣雨往往在突然間就降臨,就在午餐後不久,天色突然便烏雲密佈,不一會兒便下起雨來了,只好將雨衣穿起來,繼續行走。此時外面下大雨,雨衣裡面也因為悶熱而汗雨如下,更糟的是第一次登山的我,因為體內鹽分大量流失,所以造成大腿不斷地抽筋,真是舉步維艱,
眼看天色漸漸暗去,且雨還下不停,最後我們只好在古道上一處較空曠地方就地扎營,等明天天氣好轉再行出發。當天夜晚就在雨聲及山谷下陳有蘭溪溪水聲中入眠。

八通關山屋

隔天起床出發後,果然發現於我們當晚扎營處上方有一危險斷崖,還好天色已亮,在大家小心下也順利通過,在過觀高後2.3Km就抵達八通關草原了,草原上的山屋也是今晚我們的落腳處。

八通關古道
1993 八通關山屋

八通關山屋所在地為早期日人八通關駐在所,林務於早期於八通關草原、中央金礦營地及大水窟等地設置有類似山屋。當時所拍攝之八通關山屋現今已拆除。

八通關古道 草原

八通關古道 最著名的就是其草原風光了,海拔約2800公尺,雖然已是夏天,但滿山的法國菊依然盛開,由圖中可見其盛況了。

八通關草原風光

八通關的草原也是八通關古道中一大特色,對於第一次登山的我而言,能來到八通關,心中真是無比興奮,當天夜晚整座山就在我們三人聊天聲中,以及天上數也數不盡的星空一起合眠了。

八通關古道
八通關草原叉路口

八通關顧名思義,也是通往各處的要塞之地,由照片上路標可看到由八通關可通往玉山、秀姑坪、大水窟等地。

後記

本次登山,對第一次長途登山的我而言,真是一項無比的考驗,雖然途中一度想放棄,但堅持到最後終能欣賞到美麗的草原風光,所以這次的經驗不僅帶給我無比的震撼也從此將我帶入山的懷抱裡。

八通關古道 行程記錄

第一天
13:30台中台汽站…15:00水里站…17:30夜宿東埔青年活動中心
第二天
9:30起登…10:30雲龍瀑布…17:30就地扎營
第三天
9:00出發…10:00觀高…13:30抵達八通關草原…17:30夜宿八通關草原
第四天
10:00原路折返…14:30東埔…15:00搭乘便車…21:00抵達台北

<登山日期>:1993.7.06

以臉書FB帳號 留言

Hello! 歡迎留言及訂閱!

error: If need images, please contact to me!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